(一)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:工程开挖土方集中堆放,以缩小扬尘影响范围,及时回填,减小扬尘影响时间。对于距离线路较近的敏感点乌垞村、西山村路段,施工期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施工围挡,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。工程不设沥青、混凝土搅拌站,采用商品沥青、混凝土。临时施工场地布置有1处表土堆场、1处淤泥晾晒场;临时施工场地现场四周应设置2.5m有效围挡;场地内道路应硬化并保持清洁,采取经常性洒水降尘;混凝土生产系统应尽量采用全封闭混凝土生产系统,并配备除尘设备。施工场地应设置洗车平台及自动喷淋装置。水泥等材料采用储罐等封闭方式存放。通过以上各措施综合作用以缓解工程施工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。
(二)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: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的设备,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,固定强噪声源要采取隔声和消声措施等。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报告中所提到的敏感点,施工场地采取临时的隔声围护结构如隔声屏障,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,并避免夜间22:00至6:00和中午12:00至14:00居民休息时段施工。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场地应安排在远离居民住宅区的一侧,途径村庄时应减速慢行、禁鸣喇叭。通过以上措施减缓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。
(三)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:桥梁工程施工期应尽量避开海洋鱼类产卵、洄游或经济水产类的捕捞期(一般为4月~9月份)及石首鱼科的繁殖季节,必要时给予养殖户合理的经济补偿。在当地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,合理安排开展人工增殖放流、底播增殖。在施工期各种作业过程中,应加强泥沙的散失和掉落的防范,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、科学安排作业程序等减少悬浮泥沙措施,减少海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加而影响后海垦区的水产养殖活动。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、绿化。采取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,项目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是短暂、可控的,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。
(四)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: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,不外排;跨海大桥按照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,桥墩桩基施工采用钢护筒钻孔灌注桩,承台施工应采用钢围堰后进行开挖浇注,以减少施工悬浮泥沙的产生。
(五)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:桥梁施工产生的淤泥、钻渣运至淤泥晾晒场;剥离表土堆存于服务区预留地内的表土堆场内;多余土石方综合利用。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。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后,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。
(六)环境风险管理: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和管理,桥梁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撞护栏;桥面设置径流收集系统,事故水收集后分别引至大桥两端各设置的1个106m³事故应急池内。当发生事故时,事故污水或雨天初期有害雨水进入收集池后应及时清理。严格落实上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的情况下,可有效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,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。
|